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风

肠风

病名。《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①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可用卷柏散、内补散等方。②泛指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③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称为风利。《证治汇补·下窍门》:“或外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外风可选用槐角丸或柏叶汤;内风宜选用胃风汤人参胃风汤。④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汤加阿胶、山栀、地榆。而其条分缕判,则有风入大肠,留滞不散,挟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有阴分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参见便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伤寒杂病论义疏

    书名。16卷。刘世祯述义,刘瑞瀜疏证。刊于1924年。据刘世祯氏自称,因母丧,于江西某山谷中遇“张老”,张老授以古本《伤寒杂病论》,与世传本不同,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补充

  • 羊不挨

    《广西中草药》。为火秧竻之别名,详该条。

  • 四磨饮

    见《兰台轨范》卷一。即四磨汤,见该条。

  • 老虎吞食

    小儿推拿方法。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脚上诸穴图》:“仆参穴:治小儿吼喘,将此上推下掐,必然苏醒。如小儿急死,将口咬之,则回生,名曰:老虎吞食。”

  • 眼小睫

    见《叶氏眼科方》。指外眦。详该条。

  • 奇经纳卦法

    即灵龟八法。详该条。

  • 奶麻子

    出《痘疹精详》。即奶麻,详该条。

  • 紫藤香

    见《卫济宝书》。为降香之别名,详该条。

  • 寒喧

    古病名。指素有痰热,复因外受风寒所致的咳嗽证。《医学入门·咳嗽》:“又有一种遇寒则咳者,谓之寒暄。乃寒包热也。解表则除,枳梗汤加麻黄、防风、杏仁、陈皮、紫苏、木通、黄芩。”《证治汇补·伤风》:“肺家素

  • 悸心痛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兼悸者。多因病久气血虚损,心脾失养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岐骨陷处痛,名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医学从众录·心痛》:“虚痛即悸痛,脉浮而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