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食疗本草》。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出《摘元方》。即麻秸,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感门》卷二十一。即必胜汤,见该条。
书名。明·朱(周定王)等原撰。4卷(又有2卷本、14卷本)。本书论述在荒馑时期,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代替食品,以解决饥荒等问题。作者通过调查访问将民间可供食用的各种救荒草木(包括根、苗、花、实等)逐一描绘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芦竹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汇补·下窍门》。①指肾虚精败之淋证。多因男子精未盛,老人精已衰,而为房劳所伤,致肾虚精败成淋。其证大小便牵引而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治宜温补。用《金匮》肾气丸,或生料鹿茸丸。②即劳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14卷(附《脉诀阐微》1卷)。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科疾病证治。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