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俞

肝俞

经穴名。代号BL18。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背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脊背痛;以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80)。

图80

猜你喜欢

  • 人言

    见《本事方》。为砒石之别名,详该条。

  • 水谷泻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水谷利。指小儿食物不化,与水液杂下的腹泻。多因脾胃素虚,饮食不慎,以致食物不消化而成。《小儿药证直诀》:“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其症伴有

  • 光慈菇

    见《河南中药手册》。又名小慈姑、毛地梨、光菇、山蛋。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Tulipa edulis(Miq.)Bak.的鳞茎。分布东北至长江流域各地。甘、辛,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结化瘀。①治咽喉肿痛

  • 妇科心法要诀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44~49)。清·吴谦等编。卷44调经及经闭诸证;卷45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46胎前诸症;卷47~48生育及产后;卷49乳症、前阴及妇科杂症。

  • 矫氏

    【介绍】: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载,季梁得病,矫氏指出其病因是精神、饮食等因素所致。反映了唯物主义的病因观。

  • 补益气血

    即益气养血。详该条。

  • 乌豆

    出《肘后备急方》。即黑大豆,详该条。

  • 砥镜老人

    【介绍】:见卢祖常条。

  • 目珠痛

    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眼珠痛,参见目痛条。

  • 目直

    证名。指定睛直视。多因风热袭络,肝风内动所致。《小儿药证直诀》:“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皆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因热者,治宜清肝泻热,用泻青丸;风邪袭络者,宜熄风之剂,如钩藤、桑枝、全蝎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