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蕈

耳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肿闷疼,若色红皮破者,偶然犯之,则痛引头顶。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用硇砂散点耳蕈上。②古人泛指耳内赘生物,形如蘑菇者,为耳蕈;形如樱桃或羊乳者,名耳痔;形如枣核细而长者,名耳挺。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小辛

    出《神农本草经》。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 十五别络

    即十五络脉,见该条。

  • 鲍山

    【介绍】:明代江西婺源人。字元则,号在斋,自署香林主人。尝入黄山修道,筑室居白龙潭七年,备尝野蔬诸味。及阅王西楼《野菜谱》,遂将访采可食野菜种于家圃。后得《救荒本草》,又参其书,按时采取,如法调食。谓

  • 白环藤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 黑疳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 脾疝

    病名。类似腹腔内包裹性化脓性包块。《千金要方》卷十五上:“脾脉……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连嗳不宽,胀满作痛,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

  • 飞金走气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推拿秘书》。详飞经走气条。

  • 痔疮

    病名。即痔的俗称。详该条。

  • 乳鹅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乳鹅缠喉二种不同,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肿于一边者,为单鹅。”即乳蛾。详该条。

  • 中府

    ①经穴名。代号LU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