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宋·史堪《史载之方》。指风涎、热涎、冷涎、病涎、虚涎和毒涎六种。详各条。
出《千金要方》卷十六。指真阳不足,阴寒之邪久伏体内所致的病症。以昼夜恶寒、手足厥冷为主症。或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或呕恶清涎、饮食少进;或小便频数不禁、尿色清白;或腰腿沉重、如坐水中;或阳萎不举、精寒自
【介绍】:见吕应钟条。
经验方。见《中医临证学基础》(湖南中医学院)。鳖甲、茅根各15克,当归、赤芍药、五灵脂、蒲黄、茜草、柴胡、郁金、地龙各9克,鸡内金、青皮、枳壳各6克。为末,鲜猪肝18克蒸熟捣烂,炼蜜为丸,每服9克。治
①即穴位。详该条。②五输穴之一。即输穴。详该条。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气化痰饮,见该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指肾脏。肾藏人身元阴、元阳,亦即真水和真火,故称。参见肾条。
出《滇南本草》。为金针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