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方法之一。即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推求病因、病理变化,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如眩晕、震颤、抽搐多属于风;发热、烦躁、发狂、神昏多属于火等。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临床上常结合八纲辨证来互相补充。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着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者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赤丹。见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曾对孟诜《食疗本草》一书的内容进行补充达八十九种。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
见《本草便读》。为大豆黄卷之简称,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慎疾刍言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白喉的最上品药称为正将。云:“此系大中至正之药,极稳极效。”并进一步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详药将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下层导药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