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卷二方。天花粉、麦门冬、知母、石膏、甘草。水煎服。治燥火烁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吐痰难出。
治法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用药应因人制宜,对身体虚弱,不能胜任攻邪药物者,就给予气味薄而和缓的药治疗。
记载患者诊疗情况的记录。西汉时期,淳于意为人治病,已有诊籍记载,是后世病历医案的开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
病证名。指疳疾患儿耳内生疮,肌肉消瘦,骨节皆露的证候。多由肾经虚热所引起。
病证名。謇,通作蹇(《韻会》)。《易经》注:“謇,难也。”“口吃难于言也。”(《广雅注》)。《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人之五藏六府,禀四时五行之气,阴阳相扶,刚柔相生,若阴阳和平,气血调适,则言语无滞,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参见黄肠条。
【介绍】:见钱秀昌条。
《经验医库》方。干姜、白芍药、陈皮、高良姜、柴胡、茯神、当归、防风、黄蜡、黄芪、甘草。加葵花梗心,水煎服。治精髓干枯,小便淋沥不断,疼痛难忍。
即妊娠病。详该条。
【介绍】:见陶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