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有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忧郁思虑而得。症为颈部或腋下生核,伴有寒热,终成漏症。初宜内服犀角散。破溃有脓者可用雄黄一分,白矾一分,龙胆三分,细辛半两,川大黄半两,地胆半两,石决明一分,续断
证名。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夫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引小腹,忿忿如怒。气逆目眩
【介绍】:见沈好问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瞖,为翳的异体字,即横翳内障。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空同孔。亦称毛孔、玄府。《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即炼丹。见该条。
见《本草求真》。即刺蒺藜,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