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沙蒿

白沙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沙蒿

药材名称白沙蒿

别名籽蒿

来源菊科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消炎散瘀,利气,杀虫。

腮腺炎,扁桃体炎,疮疖红肿:种子适量研粉,以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肠梗阻,腹胀:种子2~3钱,用香油(或蓖麻油)炸,无呕吐用白酒冲服,有呕吐用开水冲服。

备注花蕾对猪蛔虫有一定驱除作用,对人体驱蛔作用尚待研究。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沙蒿

药材名称白沙蒿

拼音Bái Shā Hāo

英文名Roundhead wormwood

别名扑勒蒙、籽蒿、白砂蒿、油砂蒿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圆头蒿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a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A. salsolides Willd. Var .mongolica Pamp.; Oligosprus Sphaero-cephalus (Krasch.) Poljak.]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打下种子,除去杂物,晒干。

原形态圆状蒿 小灌木,高,80-150cm。柱根粗长,木质;根茎粗大,木质,有营养枝。茎丛生,稀单一,灰黄色或灰白色,光滑,纵棱稍明显,上部多分枝,枝长15-30cm,工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或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基部常有线形的假托叶;叶片半肉质;短枝上叶常密集着生成簇生状;茎下部、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4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伍裂,两侧中部裂片最长,常再3全裂,小裂片线形或稍弧曲,近镰形,先端有小硬尖头,基产下延,半抱茎,边缘明显反卷;上部叶羽状分裂或3全裂;苞片叶不分裂,线形,稀3全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mm,具短梗,下垂,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苞片3-4层,外层苞片背面淡黄色,光滑,有绿色中肋,中、内层总苞片边缘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雌花4-12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2-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6-20朵,不育,花冠管状,外面具腺点,花药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花柱短,先端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小,结实后头状花序及花易脱落。瘦果小,黑色,果背上具胶质物。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50m的荒漠地区或沙丘上以及干旱的荒坡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从白沙蒿种子中分得一胶质,可能为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系由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nnose)、D-半乳糖(D-gala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及木糖(xylose)所组成,其中以D-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为D-甘露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木糖[1]。又含亚汕酸乙酯(ethyl linoleate),樱花素(sakuranetin),异彩樱花素(isosakuranetin),刺槐素(acacetin),木菠菜萝双氢黄酮(arocarpanone)[2]。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桉叶素(cineol)α及-β-派烯(pinene),α-及γ-松油烯(terpinene)等。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胀腹痛;肋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消炎散瘀、理气杀虫的功能。用于腹胀(白酒冲服),外用可腮腺炎、扁桃体炎、疮疖红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棱枝槲寄生

    药材名称棱枝槲寄生拼音Lénɡ Zhī Hú Jì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万寿木寄生、柿寄生、樟木寄生、梨寄生(《广西药植名录》),青刚栎寄生(《海南植物志》),桑寄生

  • 贵州追风散

    药材名称贵州追风散拼音Guì Zhōu Zhuī Fēnɡ Sàn别名公黄珠子、马比木来源茶茱萸科贵州追风散Nothapodytea pittosporoides (Oliv.)S

  • 大叶白头翁

    《中药大辞典》:大叶白头翁药材名称大叶白头翁拼音Dà Yè Bái Tóu Wēnɡ别名一面青(《分类草药性》),山萩(《中国物图鉴》),大火草(《重庆草药》)

  • 糙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糙苏药材名称糙苏拼音Cāo Sū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内蒙古]、续断[宁夏]、山芝麻来源唇形科糙苏属植物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以地上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

  • 樟脑

    《全国中草药汇编》:樟脑药材名称樟脑拼音Zhānɡ Nǎo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以根、枝、叶及废材经蒸馏所得的颗粒状结晶。除春分至立夏期间含

  • 酒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酒瓶花药材名称酒瓶花拼音Jiǔ Pínɡ Huā别名小杜鹃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亮毛杜鹃Rhododendron microphyton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

  • 粟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粟奴药材名称粟奴拼音Sù Nú别名粟粒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 crameri Koern.以冬孢子粉入药。多寄生

  • 光石韦

    《中药大辞典》:光石韦药材名称光石韦拼音Guānɡ Shí Wéi别名牛皮风尾草、大石韦、石莲姜、岩莲鸡尾(《四川常用中草药》),大鱼刀(《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四川常用中草

  • 白三百棒

    药材名称白三百棒拼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别名红三百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宿根直立草本,高约15厘米。根长圆锥形。基

  • 地牯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牯牛药材名称地牯牛拼音Dì Gǔ Niú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来源脉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