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病之。《诸病源候论·劳注候》:“人大劳虚,而血气空竭,为风邪所乘,致不平复,小运动,便四肢体节沉重,虚噏啜乏汗出,连滞不差,小劳则极,故谓之劳注。”参见疰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即月经。详该条。
出《延寿第一绅言》。古称生女为弄瓦。
病证名。遗精的一种。《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因梦而精自出者,谓之滑精。”又称精滑。甚者见情思色而精液自出,称为漏精。多因色欲所伤,肾元亏损,精关不固所致。治宜温补肾元,固涩精关。方用右归丸、参苓菟丝
见阴阳失调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病名。见《幼幼集成》。系指口角生疮,多见于小儿。即口吻疮。详该条。
即头针疗法,见该条。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经穴名。代号LI1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顶。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扶突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于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医宗金鉴》)。另说“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