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注泄

猜你喜欢

  • 疮恶肉

    证名。指异常肉芽组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及痈疽,……久不瘥者,多生恶肉,四边突起,而好肉不生,此由毒热未尽,经络尚壅,血气不到故也。”参见胬肉条。

  • 大指甲根

    经外奇穴名。即今之三商,见该条。

  • 施潢(huáng 黄)

    【介绍】:见吴邦宁条。

  • 广扁线

    见《四川中药志》。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

  • 地蚕子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 上虚下实

    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气虚脱肛患者合併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怔忡心悸,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

  • 小黄药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 补脾不如补肾

    治则。肾为先天之本,肾阳(命门之火)可以生脾土,使脾土健旺,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肾又是五脏六腑藏精之处,关系到一身精气的消长盛衰,故有补脾不如补肾之说。宋·严用和《济生方》:“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

  • 荇丝菜

    出《救荒本草》。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 山野烟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