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名肾虚泄。”详肾泄、肾虚五更泄泻条。
《针灸聚英》所载之十三鬼穴之一,指劳宫穴。参见鬼路条。
即产后风痿。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糯米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概论》。即蟹睛。详该条。
古病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微涩为不月,沉痔。”即痔下垂。参见内痔条。
出《素问·骨空论》。齿龈的根部。
即分娩。张蕃芝《生生要旨》:“妇人生产,往往坐盆而生,俗呼坐桶。”因古代妇女临产时,有的是坐在桶或盆上分娩,故名。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风赤疮痍。详该条。
【介绍】:见董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