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脱

气脱

正气的耗损脱失。常由于过汗、过下、失精亡血等原因,以致气失依附涵载而外脱。《灵枢·决气》:“气脱者,目不明。”临床见证除了目失所养而视物模糊不清外,尚可有气息低微、面色苍白、脉微弱,甚则冷汗淋漓,昏不知人等表现。

猜你喜欢

  • 戴眼

    证名。指睛不转而上视。乃病情危重见症。《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多因正气耗竭,使神志不慧,

  • 苦酒

    出《伤寒论》。为醋之别名,详该条。

  • 强上

    证名。指颈项强急而上仰。《素问·脉解篇》:“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可见于热病、痉、厥等病证。

  • 乌鸡

    出《普济方》。即乌骨鸡,详该条。

  • 象豆

    出《南方草木状》。为榼藤子之别名,详该条。

  • 温脾

    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 伤寒论类方

    伤寒方论著作。清徐大椿编释。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113方予以分类(纯以方分类,不按六经分类),证随方定,便于按证索方。该书对主方及其方类在阐析方面重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使读

  • 阴虚火旺

    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炽盛。症见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参见阴虚阳亢条。

  • 鼻针疗法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

  • 胎鸣

    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