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素问·刺疟篇》:“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中藏经》:“心疟先烦而后渴,翕翕然发热也,其脉浮紧而大者是也。”后世多指疟疾出现逆传心包者,如《温病条辨》:“热多昏狂,谵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玄参、牛蒡子、荆芥、葳蕤、贝母、天花粉、马兜铃、桔梗、麦门冬各等分,甘草量减半。水煎服。治麻后余热,咳嗽声瘖。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因产时气血暴虚,血虚阴亏所致。症见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产后盗汗与内科杂病盗汗的治法有所不同。一般盗汗患者用当归六黄汤;而产后盗汗却应当调补气血,兼以敛汗,方用止汗散(《傅青主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伸屈不利。多因阴血耗伤,外邪乘袭,筋脉失养所致。参见筋挛、筋急条。
病证名。出《脉经》。指崩下大量之血,色黯如败坏凝聚的黑血。治疗参见血崩、崩漏条。
病名。①即疫、瘟疫。见《瘟疫论》。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的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
【介绍】:见兰茂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胃腕痛、厥心痛范围。多由平素脾胃虚寒,肝气犯胃,复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血骤闭而发为本病。症为胃脘部突发性剧烈疼痛,迅及全腹,腹硬拒按,汗出肢冷,恶心呕吐,气促脉数或脉微欲绝,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含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