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重辑烂喉痧辑要》:“栏喉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燥热烦渴,密桃红,宛如锦纹,疼痛肿烂,一团火热内燃。”即烂喉痧。详该条。
见《中国经济海藻志》。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虚火上扰所致。症见烦热少气,疲倦胸膈满闷,甚者虚烦不得眠。治宜清热除烦。用淡竹叶汤加人参。兼有躁动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见《福建中草药》。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都,防水之堤。指堤防败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
骨名。又名天灵盖,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之随食随痢者。清·陆子贤《六因条辨》:“伏暑痢色如冻,杂如水谷,肛垂里急,随食随痢,完谷不化,此直肠痢也。”治宜温脾涩肠为主,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丸、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痢疾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详柿霜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通草,详该条。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即绿风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