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郑宏绩条。
病证名,小肠受病而引起的泄泻。《幼科发挥》:“泻自小肠来者,亦水谷注下而不分,则成糟粕而非完谷,且小肠为受气之府,水谷到此,已变化而未尽变化也。”治宜泌别水谷,用五苓散,使水谷分利,则泻自止。
【介绍】:见王纶条。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介绍】:参见李调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出《圣济总录》。为紫葳根之别名,详该条。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类经附翼·医易》谓:“太少阴阳,为天四象。”即指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见《本草汇言》。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