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捣针法

捣针法

提插法条。

猜你喜欢

  • 转丸脉

    即转豆脉。详该条。

  • 老花眼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又名老人眼昏。为肝肾衰耗所致,指年越四十而视近困难者。《外台秘要》卷廿一指出,凡人年四十五岁以后,渐觉眼暗。《证治准绳·杂病》亦指出,若人年五十以外而目昏者,虽

  • 刘邦永

    【介绍】:明代医家。从化(今广东从化)人。少年时孤贫,在山中打柴为生。传说后来跟从“异人”学医,于是以医行世。用药不拘限于古方,为人放荡不羁,故人称是颠狂废人,因而自称“废翁”。好神仙,并推崇太素脉。

  • 郭鉴

    【生卒】:十六世纪上半叶【介绍】:明代官吏。江苏人。因病,经医生治愈,后在官事余暇搜集古方,并汇集当地医生的医案及秘方,编成《医方集略》一书(1545年)。

  • 邹鸣韶

    【介绍】:见邹志夔条。

  • 行气法

    指能使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一类针刺方法,亦称引气法、通气法和导气法。《针灸大成》:“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得病所。”说明本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本法历代文献中有分散记载,主要是提插行气,呼吸行

  • 三十四疔

    出《外科启玄》卷二。一曰心疔,二曰肝疔,三曰脾疔,四曰肺疔,五曰肾疔,六曰麻子疔,七曰石疔,八曰雄疔,九曰雌疔,十曰火疔,十一曰烂疔,十二曰三十六疔,十三曰蛇头疔,十四曰盐肤疔,十五曰水洗疔,十六曰刀

  • 乌蔗子

    见《本草纲目》。为覆盆子之别名,详该条。

  • 妇人鸡爪风

    病名。《古今医鉴》卷十二:“妇人鸡爪风,因月家得此,不时举发,手足挛束如鸡爪状,疼痛难伸。于左右膝眼两旁各有一小窝共四穴,俗谓之鬼眼,各灸三壮即愈。”多因产后血亏,筋失所养,复感风寒所致。无汗者,治宜

  • 努法

    刺法。指入针得气后,用大指、次指捏住针头,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以使气行的办法。《针灸问对》:“下针至地,复出人部,补泻务待气至,如欲上行,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不得转动,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