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之一。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阳性的实证。如发热息粗,红肿,焮痛,便秘等。热吐病证名。又名胃热呕吐。小儿因胃热而致的呕吐。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热吐食化,不恶食。”多因乳食停积化而为热;或夏秋暑热
①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位于眼外眦横纹尽处。一说“在目上眉外尖”(《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主治头痛,头旋,目疾;以及面神经麻痹等。沿皮刺0.3~0.5寸。②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介绍】:见戴启宗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三十三。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指病人的形体与气机活动相协调的现象。如形盛气亦盛,形虚气亦虚。这些病人,即使病较重,预后仍较好。《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得,谓之可治。”
①见《本经逢原》。为接骨木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蒴藋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义同拘挛、拘急。参见拘挛、拘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