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怒郁

怒郁

情志三郁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怒郁者,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多见气满腹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受伤矣,既无胀满疼痛等证,而或为倦怠,或为少食。”暴怒伤肝,或胀或痛者,宜用解肝煎神香散六郁汤等方;若郁怒化火,更见烦热吐血鼻衄等症者,宜用化肝煎;若肝脾受伤而倦怠少食者,宜选用五味异功散大营煎归脾汤等方。参见三郁、七情郁症、内郁条。

猜你喜欢

  • 火疮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烧伤。详该条。

  • 循经性感觉病

    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详该条。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

  • 按摩法

    正骨八法之一。出《灵枢·九针》卷一。有舒筋活络、散瘀消肿之功。《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设。”适用于骨未断的皮

  • 都淋藤

    出《补缺肘后方》。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 内托复煎散

    《医学入门》卷七方。地骨皮、黄芪、白芍药、黄芩、白术、茯苓、人参、甘草、当归、防己、肉桂各一两,苍术一斤,防风三两。水煎分服,一日内服完。治阴症痈疽,毒蕴于中者。

  • 唐威源

    【介绍】:清代医家。字维德。山东益都人。精于儿科,撰《痘科温故集》一书(1752年刊行)。

  • 黄花冬菊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卤地菊之别名,详该条。

  • 地黄姜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 逸者行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属气血逆乱,运动障碍之类的病证(如瘫痪痿痹等),可用行气活血通络的方药,使其通畅。如小活络丹之类。包括使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