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丹

山丹

药材名称山丹

拼音Shān Dān

别名百合、连珠(《日华子本草》),川强瞿(《通志》),红花菜(《纲目》),红花百合(《随息居饮食谱》),山百合(《山东中草药手册》)。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百合科植物山丹鳞茎。8~9月间挖取鳞茎,除去茎叶,洗净泥土,将鳞叶剩下晒干,或用沸水捞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鳞茎卵球形,白色,长约2厘米,具少数鳞片,鳞片闰卵形或阔椭圆状披针形,无关节,先端膜质。茎细,直立,绿色。叶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上较狭,长2~7厘米,宽3~6毫米,先端尖。花直生,单一或在茎顶分3、4枝,各生一花。花直径5~7.5厘米,鲜红色;花被6片,披针形,不反卷,基部内侧具黑紫色斑点;雄蕊6,较花被短,花药大,细长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3室,无花柱。蒴果长圆状椭圆形,长约2厘米,具钝棱,顶端平坦。种子近圆形,扁平。花期6~7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花(山丹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丘陵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甘苦,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纲目》:"甘,凉,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苦,凉。"

功能主治除烦热,润肺,止咳,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心悸,失眠,浮肿。

①《日华子本草》):"治疮肿及惊邪。"

②《饮膳正要》:"主邪气腹胀,除渚疮痛。’

③《纲目》:"治女人崩中。"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营涤暑,润肠通燥。"

⑤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清热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虚烦,惊悸,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

复方①治咳嗽吐血:山百合、白芨各六钱,贝母四钱。研细末,每次二钱,每日服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心悸失眠:山百合六钱,炒枣仁、夜交藤各五钱,柏子仁远志各三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牛奶子

    《中药大辞典》:牛奶子药材名称牛奶子拼音Niú Nǎi Zǐ别名阳春子(《植物名实图考》),甜枣、麦粒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药物志

  • 白蜡花

    药材名称白蜡花拼音Bái Là Huā出处贵州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麻柳树根

    《中药大辞典》:麻柳树根药材名称麻柳树根拼音Má Liǔ Shù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根及须根或根皮。性味《重庆草药》:"味麻辣苦,性热,有毒。

  • 长距兰

    药材名称长距兰拼音Chánɡ Jù Lán别名水麦冬、舌唇兰、骑马参、龙爪参(《陕西中草药》)。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兰科植物舌唇兰的带根全草。夏季采集,洗净泥土,切段,

  • 银南星

    药材名称银南星拼音Yín Nán Xīnɡ英文名Highsheath Arisaema别名银半夏、地珠半夏、银半夏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银南星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梅花刺果

    《中药大辞典》:梅花刺果药材名称梅花刺果拼音Méi Huā Cì Guǒ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夏、秋

  • 赤芍

    《中国药典》:赤芍药材名称赤芍拼音Chì Sháo英文名RADIX PAEONIAE RUBRA别名山芍药、草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

  • 桐油

    《中药大辞典》:桐油药材名称桐油拼音Tónɡ Yóu别名桐子油(《纲目》)。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化学成分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

  • 金钮扣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钮扣药材名称金钮扣拼音Jīn Niǔ Kòu别名金钮头、金吊钮、金扣、金钮刺、刺茄、刺天茄、黄面仔、黄水茄、小颠茄、苦果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

  • 九味一枝蒿

    药材名称九味一枝蒿拼音Jiǔ Wèi Yì Zhī Hāo英文名all-grass of Manybractelole Bugle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苞叶筋骨草带根的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