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代医药官职名。南北朝时期北周以及隋、唐两代的太医署、尚药局内,均设有本职,掌管药物。人数由2~12人不等,唐代主药官阶从六品下。②处方中针对主要病因或主要病机及其主要证候,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见《云南中草药》。为对节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孝培条。
即藿香正气散作蜜丸。治证同。见藿香正气散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即乌贼鱼腹中墨,详该条。
病名。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①指由内脏虚寒,复感风寒所致的剧烈腹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寒疝者,阳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
脉象之一。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可见于贫血、心机能不全等病症。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青蛇毒。见该条。
即子宫脱垂之俗名。详子宫脱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