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客忤痉

客忤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小儿神怯气弱,受惊吓所致的痉证。症见发热,或有汗,或无汗,面时青时赤,梦中呓语,手足蠕动。宜复脉汤去参、桂、姜、麦,加丹参丹皮犀角,补心之体,以配心之用(清·吴鞠通《解儿难》)。

猜你喜欢

  • 钱原濬

    【介绍】:宋代医家。字彦深,号愈庵。镇江(今江苏镇江)人。通医术,集书数千卷,常摘录精要,加以点校。撰《集善方》36卷。

  • 气噎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痛等。治用五噎丸、《深师》七气汤。参见噎、五噎条。

  • 虚热痉

    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即本脏自病痉。详该条。

  • 黑珠翳

    病证名。见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概论》。即蟹睛。详该条。

  • 踝(huái 怀)

    踝关节内、外侧的圆形骨隆起部位。

  • 顿嗽

    指咳嗽不咳则已,一咳则连续十数声至数十声。多因燥热灼津而致。《医述》载方星岩之说:“顿嗽症,大都肺燥津伤,故咳剧痰不易出,宜仿清燥救肺汤大意。”亦称顿呛,详见该条。

  • 玉顶疽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百会疽。见该条。

  • 蚕豆衣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蚕豆壳,详该条。

  • 达原散

    即达原饮第一方,见达原饮条。

  • 循法

    刺法名。指入针后,用手指于针刺穴位所在之经络上下推循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循者,凡下针于属部分经络之处,用手指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针灸问对》:“下针后,气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