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重

头重

证名。指头部自觉重坠,或如布带困裹的感觉。出《素问·刺热论》。多因外感湿邪、疫气或湿痰壅阻所致。《证治准绳·头重》:“头重,何因得之?曰:因天之湿淫外着也,因人之湿痰上蒸也,……外着内蒸必壅蔽清道,致气血不利,沉滞于经隧脉络,故重。”《张氏医通》卷五:“湿热上攻,所以头重,秋、冬、春,俱宜羌活胜湿汤;夏暑,苍术白虎汤,并瓜蒂搐鼻;若时行疫疠之时患头重者,败毒散苍术藁本内伤元气,头重气乏,补中益气加苍术、蔓荆子。”肾气虚衰亦可出现头重。《古今医统·头重》:“精滑脱,肾气竭而阴微,不能与胃气上升,以接清阳之气,故病多头重。”外感热病亦常兼见头重,宜用清泄通下等法。参见首如裹条。

猜你喜欢

  • 青龙骨

    见《江西草药》。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 伤津

    即津液受伤。一般指热性病过程中,由于高热,出汗过多,或感受燥邪,肺胃津液耗伤而出现的证候。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干咽燥、喉干痛。胃津受伤,则见烦躁、渴饮不止、咽干口燥等。

  • 喝起草

    出《斗门方》。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 坏疽漏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又名恶漏。症为肛周及臀部两侧肌肉黑硬,结块如鸡蛋大小,疼痛,常有多数漏管。甚者臀部软组织坏死。系肛漏并发特异性感染所致。治宜先服大剂清热解毒药,后择期手术,配合脱管锭

  • 养济院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 垂帘下膜症

    病证名。清·佚名《眼科捷径》:“垂帘下膜症,眼黑睛上有白膜翳生,下有黑珠如蛾眉之样,此症但视物有时明,有时暗。”与垂帘障相似,参见该条。

  • 黄暗斋

    【介绍】:见黄承昊条。

  • 翰林医效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支沟

    经穴名。代号sJ6。出《灵枢·本输》。别名飞虎。属手少阳三焦经。经(火)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两骨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

  • 阴虚则内热

    出《素问·调经论》。指的是阴液亏耗过度,引起内热证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多兼有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治疗须滋阴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