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经病

太阳经病

病证名。亦称太阳经证。一般指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伤寒溯源集·太阳经纲领》:“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从巅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夹督脉而行。风寒客之,故头项强痛也,风寒在表则恶寒。”《医学心悟·太阳经证》:“太阳经病,头痛发热项脊强,身体痛,鼻鸣干呕恶风自汗,脉浮缓者,名曰中风。宜解肌,桂枝汤主之。若前证悉具,恶寒,无汗,脉浮紧,或喘嗽者,名曰伤寒。宜发表,麻黄汤主之。”太阳经病,由于邪未入里,大多二便如常,口亦不渴,故均用辛温解表法

猜你喜欢

  • 虚静

    气功术语。指练功中不起杂念,意识思维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性命圭旨全书·天人合发·采药归壶》:“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

  • 臭毒头痛

    病名。臭,古通嗅。指因嗅吸污毒气体而引起的头痛。见《证治准绳·头痛》。《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有臭毒头痛,必烦闷恶心,宜炒香附一味煎。”亦有兼腹部疼痛。宜辨别毒气性质进行救治。参见头痛条。

  • 谷白皮

    见《千金翼方·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

  • 黄维翰

    【介绍】:见黄竹斋条。

  • 淋丝

    淋病症状之一。慢性淋病时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棉花纤维样物浮游于尿中,由包皮垢、上皮细胞、脓球等构成,故名。详淋病条。

  • 针刺角度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间的角度而言。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采用何种角度主要与穴位的所在部位和治疗要求有关。有时同一穴位亦可采用不同角度进行针刺。

  • 泉阴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旁开3寸处(《中国针灸学》)。主治偏坠,睾丸炎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黑苏子

    见《饮片新参》。即紫苏子,详该条。

  • 盘龙花

    见《江西草药》。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 兰香

    见《齐民要术》。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