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卷三十九。即阴暑。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病证名。伤风后引起的抽搐。《小儿药证直诀》:“伤风后得之,口中气出热,呵欠顿闷,手足动摇。”多由患儿素禀胎元不足,外感风寒,邪扰经络而引起。治宜发散风寒,舒经活络。
见《幼科发挥》。即盘肠气痛。见该条。
证名。即胃气虚。指胃气虚弱所出现的证候。《诸病源候论·胃病候》:“胃气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虚也。”治宜益气建中。选用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胃病条。
参见济世良方合编条。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唇肿粗厚。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脾经湿热偏盛所致。患处灼热痒痛,瘙痒,搔后则流黄水,甚至流黑汁。治宜内服苍术膏。类似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