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发于踝关节的附骨疽。《外科正宗》卷四:“穿踝疽,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初起内踝肿痛,痛彻骨底,举动艰辛,甚则窜及外踝通肿。有头者属阳,易破;无头者属阴,难溃。此二者初起寒热交作,宜服荆防败
书名。清·王泰林编。本书系将薛雪《湿热条辨》的方剂汇编成歌诀,并加注说明。现有《王旭高医书六种》本等。
药物学著作。清·叶志诜撰。3卷。刊于1850年。本书以孙星衍所辑《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将每种药物各编成四言的赞语,并附简要的注释。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出《肇庆志》。为杧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六方。密陀僧、滑石各二两,白芷五钱。为细末,白蜜调涂患处。治痘风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