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咽干口燥

猜你喜欢

  • 声破

    病证名。即音嘶。详该条。

  •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金匮要略》方。又名芍药桂酒汤。黄芪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治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 香蒿

    出《说文》。为青蒿之别名,详该条。

  • 虎口纹十三形

    见《四诊抉微》卷三。即十三指形。详该条。

  • 泻肝

    清法之一。亦称泻肝火、清肝泻火。用苦寒药物清泄肝火的方法。用于肝火上升,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口干苦、胁痛、呕吐黄苦水、甚则吐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等。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

  • 桃花癣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吹花癣。详该条。

  • 小儿遗毒烂斑

    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遗毒。见该条。

  • 臞(qú 渠)仙

    【介绍】:见朱权条。

  • 阳燧

    指古时用铜质制成的凹面镜,用以聚集日光,点燃艾炷施灸。《本草纲目》:“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 五败症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