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地肤苗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名唇口疽。《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唇疽生于上下唇,寒热交争毒气生,紫硬时觉木痛甚,脾胃积热乃其因。”治法:初起邪毒偏表者,宜散而消之,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若渐长大而里热盛者,宜清而消之,服内疏黄
指月经一年来一次。夏福康《女科知要》:“有一年一行谓之週经,此皆生理上之特异,非关病也。”参见避年条。
【介绍】:见陶华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即漏芦汤第一方,见漏芦汤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仁甫。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认为十二之病,大半是火造成,著有《痰火颛门》一书。
见仲景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