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深师方条。
妇科著作,5卷。清·陈莲舫编于1909年。作者指出:“妇人阴性偏拗,幽居多郁,七情所染,坚不可破,且面加粉饰,语多隐讳,仅凭切脉一端下药岂能免误”?遂选集诸家论说,结合临证实践,分经脉、胎前、产后、杂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厥证之一。指因阳衰阴盛所致四肢逆冷的病证。一名冷厥、阴厥。《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药症宜忌》:“阴厥即寒厥。其证四肢厥逆,身冷面青;踡卧,手指爪青黯,腹痛,大便溏,或完谷不化,小便
病证名。指咳嗽由水饮凌肺引起者。《医学入门》卷四:“水咳,因饮茶水停蓄,为涎上涌,身热,胸满、怔悸者,小青龙汤;身寒胁硬者,玄武汤;结胸者,小半夏汤。……小便闭者,十枣汤;小便涩者,五苓散。”《伤寒六
书名。20卷,目录1卷。宋嘉祐年间掌禹锡等撰,又名《嘉祐补注本草》。本书以《开宝本草》为基础,参考诸家学说,由掌禹锡、林亿、苏颂等加以补充修订,共收集药物1082条,原书已佚。其中部分内容,赖《证类本
病证名。出《颅囟经》①系小儿受到惊恐而引起的啼哭。《景岳全书·小儿则》:“盖小儿肝气未充,胆气最怯,凡耳闻骤声,目视骤色,虽非大惊卒恐,亦能怖其神魂,醒时受怖,寝则惊惕,或振动不宁,或忽而惊叫,皆神怯
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生卒】:1901~1972【介绍】:字惠。陕西宝鸡人。世业医,父仲傭为凤翔名医。幼时随父学医,后又师从丁正南深造,医术日精。后执医业,常施医赠药,救济贫病。四十年代末曾遍历宝鸡地区,收采民间验方,并
(níng宁)又名耵耳,俗称耳垢。乃耳孔泌出液体与进入耳中之尘垢结成。大量耵聍堵塞,则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灵枢·厥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