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刺榆

刺榆

药材名称刺榆

拼音Cì Yú

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根皮树皮嫩叶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暗灰色,深沟裂;幼枝灰褐色,具密毛或疏生柔毛,有粗长的刺。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微钝,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绿色,疏生脱落性柔毛,毛脱落后留有黑色凹痕,下面黄绿色。沿叶脉初具疏生柔毛,后渐脱落;叶柄长1~4毫米,密被短茸毛。花杂性同株,1~4朵簇生于小枝下部或叶腋;花萼4~5裂;雄蕊4;雌蕊歪生,花柱2裂。坚果扁,长5~6毫米,具歪形的翅,先端2裂,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麓、路旁、村落附近。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痈肿,根皮或树皮和醋捣烂敷患处;治水肿,嫩叶作羹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红管药

    药材名称红管药拼音Hónɡ Guǎn Yào别名马兰、田边菊、山白菊来源为菊科紫菀属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晒干。

  • 和筋草

    《中药大辞典》:和筋草药材名称和筋草拼音Hé Jīn Cǎo别名大鸡肠草、鹅儿肠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石竹科植物日本狗筋蔓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1~1.5米。茎细长,蔓性,多分枝,密

  • 红木子

    《中药大辞典》:红木子药材名称红木子拼音Hónɡ Mù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山羊角树的种子。原形态山羊角树,又名:山丁木。落叶小乔木,高5~12米。小枝灰色,无

  • 野苋子

    药材名称野苋子拼音Yě Xiàn Zǐ别名苋菜子、青葙子、西风谷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凹头苋或反枝苋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maranthus lividus L.[A.blitum au

  • 紫金莲

    《中药大辞典》:紫金莲药材名称紫金莲拼音Zǐ Jīn Lián别名转子莲(《贵州草药》),紫金标(《贵州药植目录》),搬倒甑(《中草药通讯》(2):43,1971)。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白

  • 《中药大辞典》:酥药材名称酥拼音Sū别名苏(《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出处《别录》来源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制法土法加工者,系将鲜乳汁装在牛

  • 粘鱼须

    药材名称粘鱼须拼音Nián Yú Xū别名龙须菜(《救荒本草》),鲇鱼须草(王安卿《采药志》),金岗薛(《简易草药》),鲢鱼须(《湖北志》),倒钩刺(《中药志》),粘鱼须菝葜(《山

  • 麦麸草

    《中药大辞典》:麦麸草药材名称麦麸草拼音Mài Fū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疏生短伏毛,常分

  • 白背叶根

    《中药大辞典》:白背叶根药材名称白背叶根拼音Bái Bèi Yè Gēn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大戟种植

  • 沙冬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冬青药材名称沙冬青拼音Shā Dōnɡ Qīnɡ别名蒙古黄花木、蒙赫-哈尔加纳、冬青[内蒙古]来源豆科黄花木属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