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配本草》。即苋实,详该条。
从三岁到七岁为幼童。此期脏腑、经络之气渐趋充盛,抗病能力增强,模仿能力强,对外界各种事物容易形成较朴素的概念。因此,必须在作好小儿保育工作的同时开展适应于他们特点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病证名。又名项软。《活幼心书》卷上:“忽然天柱倒何如,此病皆因肝肾虚,外有风邪容易袭,故传项软不相随。”即天柱骨倒,参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义同拘挛、拘急。参见拘挛、拘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地才”。指深层。参见人部条。
【介绍】:宋代红教喇嘛。1012年在桑鸢寺乌兹经堂内发掘出密藏的《四部医典》手抄本。为《四部医典》传世作出贡献。
①头部覆盖包围脑髓的骨骼部分。主要由左、右顶骨和部分额骨、枕骨构成。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络却。见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小麦大枣汤,见该条。
见《本草通玄》。即巴旦杏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