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卷上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加姜、枣,水煎服。治温病下后,重亡津液,里症未尽,而表有余热者。
病证名。指劳欲过度,真阴亏损,虚火上浮而致的大吐大衄。《不居集》卷十三:“格阳虚火失血:格阳失血,多因色欲劳伤过度,真阳失守于阴分,则无根虚火,浮泛于上,多见上热下寒,或头红面赤,或喘促躁烦,而大吐大
【介绍】:唐代医家。自号启玄子。曾官太仆令。王氏认为《素问》的“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乃“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又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一以参酌,详加次注,“兼旧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槐角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大成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牛至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原始要终论》。又称精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