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掌中。详该条。
病名。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详该条。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
针刺用语。与动而伸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纳)之,是谓补。”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向下按纳,使正气深入,为补法。
《素问》篇名。主要讨论三部九候的诊脉法。以人身上中下分为三部,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作三候,三部综合,共得九候。篇中指出三部九候脉必须相应,否则即属病态,并提示脉症合参的重要性。本文从三部九候的变化,了解病
病名。《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人有能食而不大便,初亦不觉为患,久乃腹内成块结,推之可动,故名为谷瘕也。”参见瘕条。
见仁端录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人面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物出产辨》。为山药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