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门

猜你喜欢

  • 神奇外治法

    小儿病的外治方法。出《幼幼集成》。包括疏表法、清里法、解烦法、开闭法、引痰法、暖痰法、纳气法、通脉法和定痛法。分详各条。

  • 表里俱实证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肌表营卫和脏腑气血俱见邪实症象者。详实证、表实证、里实证条。

  • 蟠龙草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 火胀

    鼓胀证之一种。《张氏医通·鼓胀》:“如面色枯槁,肢体消瘦,单腹胀急而块垒不平者,皆属火胀,此非水肿,无虑助肾水之邪也。若脉弦细涩,虽能饮食,终亦必亡。火肿误服金匮肾气等药,急投连、柏、金铃、白芍之类,

  • 血疔

    病名。《外科真诠》卷下:“血疔或生肘下,或生眼角。疔有一窍如针眼淌鲜血不止,急用真香油四两,无灰酒不拘多少和匀热服,其血立止,徐用野菊花浓煎常服,切忌茶汤。”

  • 增损三黄石膏汤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石膏八钱,僵蚕(酒炒)、豆豉各三钱,蝉蜕十个,薄荷、黄芩、黄连、黄柏(盐水炒)、栀子、知母各二钱。水煎去渣,入米酒,蜜冷服。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

  • 风热结核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结核多见于颈部,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局部红热疼痛,并可伴见发热恶寒。常见于头面生疮、目赤咽痛、齿龈肿痛、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治疗宜清热疏风,解毒散结,宜四顺清凉饮、五味消毒

  • 消痞化积

    用行气化瘀、消滞软坚以消除痞积的治法。如胁下肿块、坚实不移(多属肝脾肿大)或小儿疳积等病,均可采用此法。

  • 胎前小便闭

    病证名。见《凤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小便不通。详该条。

  • 自复

    疫病后期,不因劳复、食复等因素,而由于病邪未尽而复发者,称“自复”。见《温疫论》下卷:“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证,所发亦某证,稍与前药,以撤其余邪,自然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