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齁(hōu 喉)喘

齁(hōu 喉)喘

证名。见《医说》卷四。又称齁。指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类哮证。多因过食鱼虾盐咸,内有积痰寒饮,外寒与内饮搏击,肺气壅阻所致。《金匮翼·齁喘》:“齁喘者,积痰在肺,遇冷即发,喘鸣迫塞,但坐不得卧,外寒与内饮相搏,宜小青龙汤主之;若肺有积热,热为寒束者,宜越婢汤主之。……丹溪治齁喘之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八味、肾气温肾行水之谓也;已发,用攻邪气为主,越婢、青龙,泄肺蠲饮之谓也。”《万病回春·哮吼》:“凡遇天阴欲雨,便发齁喘,甚至坐卧不得,饮食不进,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乘天阴寒气从背、口、鼻而入,则肺胀作声。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亦有子母相传者。”《医学传灯·齁喘》:“齁喘之病,方书皆名哮吼,为其声之恶也。此因误啖盐酱咸物,搏结津液,熬煎成痰,胶粘固结,聚于肺络,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正气反触其痰,所以喘声不止也。肺有痰热,毛窍常开,热气得以外泄,所以伏而不发,一遇秋冬,寒气外束,邪热不得宣通,故令发喘。脉来浮数滑大者,宜用定喘汤。……齁病属热者固多,而肺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热。凡脾胃虚寒,气不能运,积成冷痰,上注于肺,亦成齁喘。其人四肢厥冷,脉沉细缓,按之无力,即其候也。宜用六君子汤加款冬、金沸草杏仁、炮姜治之。”

猜你喜欢

  • 足少阴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少阴肾经,见该条。

  • 流气法

    见留气法条。

  • 白陷鱼鳞

    眼科病证。指黑睛之白翳形如鱼鳞者。《银海精微》:“白陷鱼鳞者,肝肺二经积热,充壅攻上,致黑睛遂生白翳,如鱼鳞铺砌之状,或入(应为“如”)枣花,中有白陷,发歇不时,或发或聚,疼痛泪出。”即花翳白陷。详该

  • 物偶入睛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异物入目。指尘沙、谷壳、麦芒、飞虫、游丝或金属、玻璃、竹木之细碎屑等异物飞溅、碰撞入眼。按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引起证候有轻重之别,常有沙涩刺痛,羞明流泪,白睛红赤,

  • ①五脏之一。与胃相为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的正常的功能活动。《类经》卷三:“脾主运化……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又

  • 蝎的异体字。参见蝎虎痧条。

  • 泻蛔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

  • 上髎

    经穴名。代号BL3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大小便不利,下

  • 透营转气

    又称透热转气。适用于热性病邪初传入营分的治法。热邪初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心烦不眠、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治法宜于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引邪出气分,从外而解。可用

  • 寿亲养老新书

    养生著作。4卷。宋·陈直原撰,元·邹铉续增。刊于1307年。本书是陈直《养老奉亲书》一书的增补本。卷一即《养老奉亲书》原文;卷2~4属新增部分,邹氏从其他各种著作中收集并阐述有关养生、老年保健与食治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