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即走马胎,详该条。
【介绍】:见凌云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野鸦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龙疽、青龙疽。系有头疽生于背中部膏盲穴(第四、五胸椎棘突间,脊柱旁开三寸)处,手由中部搭着者。证治同有头疽。
出《灵枢·经别》。即手阳明经别,详该条。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岭南脚气论》1卷,已佚。
病证名。指呕吐食物和血液之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心下满,食入即呕,血随食出,名曰血呕。此由瘀蓄冷血,聚积胃口之所为也。”详蓄血吐血条。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饮食劳倦而得。症为颈项部多处生疮,溃烂成漏,肿及胸前,状如痈疽,此愈彼起,时有脓水。治法:内服五香散,已溃者外用露蜂房散。相当于颈淋巴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