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磁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三:“阴头紫肿疼痛,名阴头痈。用鳖甲煅为末,鸡子清调敷。”
经穴中的一类。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临床上
病名。指头顶部骨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证治详见脑骨伤条。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有因脾胃湿热而致者,足心热而不时汗出。因于脾胃虚寒者,足心冷汗时出。参见手足汗条。
见《本草正义》。为胡黄连之简称,详该条。
见《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即肾气丸,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三。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书名。1卷。清·曹心怡撰。刊于1890年。本书论述喉痧(即猩红热)一病的源流、病因、病证、脉象、治法、禁忌等,并附若干治疗方剂。有独到之处,现有《中国医学大成》(附增眉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