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的阴阳兼象之一。如浮滑而长之中,有时又带一沉象。《难经·四难》:“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
病证名。又名胃虚热。①胃气虚弱而引起的发热。《小儿药证直诀》:“发热而不欲饮水者,胃气虚热也。用白术散。”若见于热病后期,兼有口干、舌燥者,宜养胃生津,用竹叶石膏汤加减。②“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
指气候寒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白茅根,详该条。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六。即狐疝,详该条。
【介绍】:清初儿科医家。字心揆,一字黄郛。其先浙江嘉兴人,自其祖始迁居梅里(今江苏无锡)。已历二十一世业医,承家学,亦精于医,尤擅儿科。著有《诚书》(一作《幼科诚书》)16卷(1661年)、《诚书痘疹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痓同痉。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痉病。详该条。
病名。即生于上臂外侧的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
【介绍】:见阎孝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