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因正气虚衰所致的气喘。多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景岳全书·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
病名。见《此事难知》卷四。即大头瘟。《医碥》卷三:“大头痛,头肿如斗,俗云大头瘟。天行疫气所发。”详见大头瘟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人参、苍术(米泔浸,炒)、炒白术、陈皮、麦门冬、当归(酒拌)、炒神曲、炙甘草、五味子各一钱,炙黄芪二钱,炒黄柏、升麻各四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痈疽脓血大泄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疟疾久延不愈者。《诸病源候论·久疟候》:“夫疟皆由伤暑及伤风所为,热盛之时,发汗吐下过度,府藏空虚,营卫伤损,邪气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仍故休作也。”疟见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若
病名。又名转筋霍乱。指霍乱吐利后筋脉挛急者。多因大吐大泻,津液暴失,血气亏损,筋脉失养,或复感风冷所致。《诸病源候论·霍乱转筋候》:“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人足趾;手
书名。清·俞根初原著。12卷。作者融合古今有关论著,结合个人临床经验阐述伤寒证治较详。现代的通行本内容,前后曾经几位医家加工,如何秀山的按语,多系经验之谈;其孙何廉臣等复为增订,在编述体系方面,综合张
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病证名。亦名胎前大便不通、妊娠大便秘不通。指妊娠期间出现大便秘结不通或欲便而艰涩不行。多由脾肺气虚、胃肠气滞、血虚津亏、大肠燥热所致。脾肺气虚则运化传导糟粕无力。症见大便艰难、虚坐努责、汗出神疲、纳差
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覆盖患眼的方法。《银海精微》主张开金针术后,患眼用湿纸层层封固。《审视瑶函》记载了在拨内障手法步骤完毕后,用芙蓉叶末加井水和匀敷贴患眼。此法现已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