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外科医生。约八世纪时遇高人授予《发背方》,有效验,却以之卖弄求利。后于九江为虎所食。驿吏在其囊中得《发背方》真本,由太原王昇之写以传世。
指虚证、实证同时出现。①疾病治疗不当,或邪气过盛,使正气已虚而邪实仍在。②原来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感受实邪,出现正虚邪实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通常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即解部学的听小骨。有槌骨、砧骨、镫骨,左右合计共六块。详各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疳疮,详该条。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暑疟痢等,迁延时日,抑遏邪气而致搐者。详搐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程门雪条。
川贝母、浙贝母的简称,各详该条。
【生卒】:十八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浙江绍兴人。著有《张氏温暑医旨》1卷及《张畹香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