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中草药》。①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②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即夹脊穴。见该条。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指用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穴位上烧灼、熏熨方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灸法一般分艾炷灸和艾条灸两类。艾炷灸包括直接灸(化脓灸、非化
解剖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眼胞、睑、胞睑、睑胞、睥、目胞、睑皮、眼皮。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为眼的最外部分,分上睑、下睑。《银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睑者,下睑也”。故称上胞、下睑。眼睑能
固,指二便不通;泄,指二便不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江时途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指五脏咳证日久,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参见五脏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