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串雅内编》卷一方。当归尾五钱,大黄、荆芥、桔梗、炙乳香、炙没药各二钱,黄芩、连翘各三钱,防风、羌活各二钱五分,朱砂一钱五分,全蝎一钱,蝉蜕二十个,僵蚕二十五条,黄明胶(土炒)一两,雄黄七分,蜈蚣四条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即锁子骨。详拄骨条。
治疗胃热呃逆的方法。临床用于因胃热而引起呃逆的证候。常用《温病条辨》新制橘皮竹茹汤。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即白睛。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脐漏。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奇效良方》:“体骨四穴,在梁丘两傍各开一寸五分,两足共四穴,治腿疼,可灸二七壮。”《针灸大成》名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