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已即吐

食已即吐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上窍浊阴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胃,而气反出之矣,故以大黄通其大便,使浊气下行浊道,而呕吐自止。”亦可用通幽汤。本证多因胸膈胃脘有热、痰气郁结、饮食停滞、瘀血内蓄等引起。又为噎膈症状之一。详上焦吐热呕痰呕食呕血呕、噎膈等条。

猜你喜欢

  • 苔润

    指舌苔润湿。温热病如见舌苔湿润,表示津液未伤;但须注意热入营血时,由于阳邪蒸动阴气,舌苔亦有反见润者。

  • 莺爪风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艾绒

    由菊科植物艾嵩的干叶制成。是以其色泽灰白,柔软如绒,故名。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作艾炷。质地以陈年者为佳。

  • 疳嗽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因疳疾而引起的咳嗽,多为疳热损伤肺气所致。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多伴咳嗽咯痰,胸闷气急,消瘦,盗汗,五心烦热等。治宜利肺除疳,豁痰止咳,用泻白散加减。参见肺疳条。

  • 胃寒

    指胃阳虚而寒象较明显的病证。多由脾阳虚或过食生冷寒凉所引起。症见胃脘痛,得热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治以暖胃为主。

  • 热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把热病的成因、主证、传变、治疗大法、禁忌、两感和预后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是一篇较系统又较全面的热病文献。《伤寒论》“撰用素问九卷”,而本篇所列巨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 尸脚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尸脚者,脚跟坼破之名也。”多由冬时触受风寒,气血郁结,不荣于足所致。生于足根部,皮肉顽硬,枯燥皲裂。治疗同皲裂疮。相当于皲裂疮。

  • 人参归脾丸

    即归脾丸,见该条。

  • 七冲门

    指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即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详各

  • 蝎虎

    出《新修本草》。即壁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