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尾骶骨。详该条。
流注病的一种。见《外科枢要》卷二。因脾虚气弱、湿痰内阻,复感邪毒,流溢于营卫肌肉之间所致。《疡医大全》卷二十九:“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皮色不变,久而不治,则发热作脓。”溃后脓液稀白,脓尽渐愈。治疗: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丝瓜络,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曲差。见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马兜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脾家湿热不清,大舌四边发疳白点糜烂。”又名烂边舌。治宜清利湿热。用导赤散加黄连、滑石、车前子等。外擦冰硼散、锡类散等。
见《中药材手册》。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