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GB4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背部,当第四、五跖骨间,靠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侠溪穴上1寸处。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足背动、静脉网,第四跖骨背动、静脉。主治目赤肿痛,耳鸣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多因情志不畅,气郁血滞,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搏于血,血行涩滞,冲任阻闭,经血不能下达胞宫所致。症见经闭不行,面色紫黯,下腹疼痛拒按,或痛引胸胁。治宜开郁行滞,活血通经。方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腹结,见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膈以上蕴热所致的衄血。《证治要诀·诸血门》:“上膈极热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张氏医通·衄血》:“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朱砂(水飞)、乳香、血竭(细研)各一钱,麝香(研)半钱,人参、炒酸枣仁、炮天南星、白附子各半两,全蝎二十一枚,蜈蚣(炙黄,酒浸一宿)一条。为末,一岁小儿,每服一字,薄荷汁、好
参肺肾两虚条。
【介绍】:见孙纯条。
①病名。又名喉疖。《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证生于鸠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间,吐不出咽不下,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名曰喉节。”治疗须用针刺破,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再内服雄黄化毒丸。②解剖部位名,俗
病名。①《疡医准绳》卷四。即黄瓜痈。见该条。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发际疮之别称。见该条。
见济生拔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