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曾任太医、尚药典御等职。
出《花历百咏》。为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沈良方条。
病名。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多由过食煎炒厚味,外受风热致火毒上冲而发。症见悬雍垂卒然肿起,色红紫,吞咽不利,疼痛。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用凉膈散、银翘散配以丹皮、赤芍、蝉蜕、僵蚕等加减化裁。
病证名。小儿因惊又感寒邪,或因伤寒郁久化热,热极风生而邪乘于心,发为搐搦者。其症多兼壮热,头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治宜解表清热。用羌活汤(《张氏医通》:羌活、防风、荆芥、紫苏、川芎、赤芍、枳壳、山楂
见《证治准绳·伤寒》帙三。即栀子仁汤,见该条。
手掌。《素问·五脏生成篇》:“掌受血而能握。”
指长期嗜饮某种浆水、酒类,以致湿滞中焦,影响脾胃,气血耗伤,酿成聚积劳损之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饮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天窗,见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