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郭坦

郭坦

【介绍】:

南宋医家。字履道。汾州(今山西汾阳)人。精于医药,由于本人患病,奋而学医试药,深有所得。集有《十便良方》40卷(全名《备全古今十便良方》),用药简当,便于应用。

猜你喜欢

  • 热哮

    证名。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指肺热炽盛,痰壅气升所致的哮吼。多在夏月暑火旺盛时发作。症见哮喘痰鸣,烦热燥渴等。治宜清肺泄热,佐以顺气化痰,如桑白皮汤、白虎汤加黄芩、枳壳、栝蒌等药。《鸡鸣录·哮喘》

  • 八物定志汤

    《医垒元戎》方。人参一两半,菖蒲、远志(去心)、茯神(去心)、茯苓各一两,朱砂一钱,白术、麦门冬(去心)各五钱,牛黄二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治心虚痰热,心烦惊

  • 腰软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四。自觉腰部软弱无力。因于湿袭经络者,宜肾着汤、渗湿汤;风袭腰背者,宜牛膝酒;房室过度、肾阴不足者,宜八味丸、补髓丹、煨肾丸等;肾虚风袭者,宜安肾丸等方。参见腰痛条。

  • 气郁胁痛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指七情过度,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一曰气郁,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致胠胁肋痛,宜沉香降气散、枳壳煮散、枳壳散、桂枝汤、小龙

  • 外治医说

    见理瀹骈文条。

  • 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

  • 垂痈

    病名。即上腭痈。详该条。

  • 赵以德

    【介绍】:参见周扬俊条。

  • 生肌干脓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黄连、贝母、降真香(烧存性)、白芨、乌贼骨、五倍子(炒黑)、芸香各五钱,轻粉五分。为细末,将患处洗净,外敷患处。治瘰疬、马刀,脓汁不干者。 .

  • 黄瓜菜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