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邱熺

邱熺

【介绍】:

清医家。字浩川。广东南海人。嘉庆十年(1805年)经商澳门,习得种牛痘之法,自身试之并及亲友,均无不验,乃于会馆专司其事,历十余年。后将种痘方法详加记述,纂为《引痘略》(1817年)。为我国介绍引种牛痘较早之专书。

猜你喜欢

  • 经外穴

    穴位分类名。又名经外奇穴、奇穴。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经外穴在《内经》中已有一些记载,如《素问·刺疟篇》:“刺十指间”,“刺舌下两脉”等。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记载更多,至《针灸大成》等

  • 中丹田

    气功的一个意守部位。《修真秘诀》:“心为绛宫中丹田”,所指为心前区的位置。一说中丹田为心下脐上脾宫正位或脐中。参丹田条。

  • 白壳疮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白壳疮者即癣也。”有四种:风癣、杨梅癣、花癣、牛皮癣。多因毛孔受湿之邪所生。证治详见各条。

  • 圣神散

    《伤科汇纂》卷七方。草乌、白芷、赤芍药、白芨、秋叶、枇杷叶、韭菜根各一两。为细末,蜜调敷患处。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 口瘘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口瘘其齿断上有小孔,如蜂窠形。”系慢性根尖炎所导致的瘘管。

  • 厥阴头痛

    病证名。三阴头痛之一。①《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②指头痛表现在厥阴经脉循行部位者。《冷庐医话·头痛》:“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参见头痛

  • 湿毒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 枳朴香砂汤

    《症因脉治》卷四方。枳壳、厚朴、香附、砂仁。水煎服。治气结腹痛,心腹胀满。

  • 前顶

    经穴名,代号DU2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当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并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主治癫痫,头痛,眩晕,鼻渊,目

  • 人参养营汤

    《温疫论补注》卷上方。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地黄、当归、白芍药、知母、陈皮、甘草。水煎服。治大病愈后数日,表里虚怯,每饮食及惊动即汗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