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通解散

猜你喜欢

  • 疳涩眼

    出《儒门事亲》。即疳眼。详该条。

  • 箕门

    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之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②经穴名。代号SP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8寸,缝匠肌之内侧;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

  • 乌龙膏

    ①《伤科汇纂》卷七方。百草霜、百部、白蔹各三钱,百合、白及、乳香、没药各五钱,麝香一分,炒糯米一两。为末,加陈小粉四两炒黑,醋熬成膏服。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青紫肿硬。②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乌

  • 郝公景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 尾骶

    出《灵枢·骨度》。即骶骨、尾骨所在部位。参见尾骶骨条。

  • 茵陈麻黄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茵陈、麻黄。水煎,加黄酒少许服。治湿热黄疸,表实无汗者。

  • 龚瑞芝

    【介绍】:见龚信条。

  • 经脉不通

    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经闭。详该条。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

  • 脉孤

    脉象。脉来但弦、钩、毛、石,缺乏胃气,为阳气消散之象。《素问·玉版论》:“脉孤为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