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逆气

逆气

出《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喘急气逆。有阳明气逆,肺络气逆,肾气上逆之分。《类证治裁·喘证论治》:“逆气,气上逆不得卧而息有音,……阳明脉逆,不得以其道,故不得卧而息有音也。……其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者。水者,循津液而流,肾为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治阳明之气逆,四磨汤七气汤;治肺络之气逆,杏子汤小青龙汤越婢汤苏子降气汤;治肾气之逆,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汤、灵砂丹。”一般所指逆气,多指喘逆。《证治准绳》:“逆气者,但气上而奔急,肺壅而不下,宜详辨之。”参咳逆上气奔气、喘证条。

猜你喜欢

  • 莲花细舌

    病名。系指舌下生物如莲花状者。《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积热,及气郁劳伤,兼挟暑湿热之气而起,舌下生五峰,尖似莲花之状。三峰者轻,七峰者重。”治宜清心凉血、解毒祛痰。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温胆

  • 医断

    医论著作。1卷。日人鹤冲元逸编于1747年。编者汇集其师吉益东洞之说辑成此书。内容包括死生、元气、脉侯等37篇论述。现存日本1809年刻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

  • 暑搏血崩

    病证名。多因暑邪客于冲任胞宫,血难停留而致突然经血崩下。症见血色深红,质稀,量多如注,面赤或垢,身热口渴喜凉饮。治宜清热祛暑,凉血止血。方用单芩心丸,或益元散加百草霜。

  • 折法

    推拿方法。见《孟子·梁惠王》。是指帮助关节屈曲的一类手法。

  • 脑骨伤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脑骨包括囟骨、颠顶骨、凌云骨、山角骨、后山骨等。多因跌打、碰撞等暴力所致。一般常有头颅骨折和脑髓损伤。伤处可伴有局部肿胀,甚则颅骨凹陷,眼结合膜出血,或流出脑脊液,昏睡不

  • 肺虚证

    指肺气、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肺虚。……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朝津液。”《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肺虚则生寒,寒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声嘶,语言用力,颤掉缓弱,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

  • 欠舌风

    病名。又名吹舌喉风。系因心血亏而火易动,肺气盈而水不升所致。症见喉风而面白,舌向上、或破或不破者(《咽喉经验秘传》)。治宜滋阴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参见吹舌喉风、阴虚喉风条。

  • 竹筒吸法

    外科外治法之一。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又称药筒拔法、药煮吸筒拔法。即根据不同证情,选用相应药物,与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去节)若干同煮,然后乘热将筒急合于疮上,拔吸脓血或毒汁。用于疮疡排脓或毒蛇咬伤后拔

  • 真眩运

    病证名。指突然头脑昏乱旋转,伴有恶心呕吐的疾患。《医林绳墨·眩运》:“其症发于仓卒之间,首如物蒙,心如物扰,招摇不定,眼目昏花,如立舟舡之上,起则欲倒,恶心冲心,呕逆奔上,得吐少苏,此真眩运也。”本病

  • 疫喉后虚劳

    病名。指疫喉后余毒未尽,正气未充,阴液大伤。若不慎起居,不戒酒色则致。①肺阴大伤。症见咳嗽、痰中带血、脉数虚细。治宜以补肺阿胶汤加减。②脾阳下陷。症见纳呆便溏,体倦乏神,正气虚陷。治宜调补中气,以参苓